采访员就“学习经历回顾”“工作经验分享”等两个方面展开采访

  (通讯员 李铱佳)6月26日,安徽师范大学赴芜湖“强基兴师·薪火相传”团队于文学院党员活动室,对马鞍山二中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郭惠宇进行了采访。

  采访员就“学习经历回顾”“工作经验分享”等两个方面展开采访,最后郭惠宇校长为师大学子留下纪念座右铭。

  图为郭惠宇校长接受采访。通讯员 李铱佳 提供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郭惠宇校长对“教师”这一职业应具有的技能有自己的一套认识。面对采访员的询问,郭惠宇老师以苏东坡《贾谊论》中的“四方面”回答:“志”“量”“才”“识”。

  郭惠宇校长向采访员细心解释了这四方面的含义:“志”是指志向,只有先立志,才能够心无旁骛,接着才能够有所成就。郭校长说道:“在我们那个时代,立志成为老师的人并不多,有很多职业可以选择。有的人会心无旁骛,志向不坚定,这种人也无法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既然选择了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一心投入、志向坚定,他如此说。其次,才学不仅仅包括知识储备,还包括沟通应变能力,教学才能。再次,无论是面对同学、同事还是社会,都要有气量,也要“跟上时代”,开阔胸襟。最后,你还要有见识,有思想。郭老师幽默地以流行语“批判意识”来代替。这是说独立去阅读文章、去解读文本、设计自己的教学的能力,最后,需要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成果。

  郭惠宇校长将在安徽师大出版社出版自己的经验之作《郭惠宇谈语文》,本次采访也很荣幸地听到郭老师展示这部著作的核心内容。他在这部著作中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两个要求:“灵动”和“沉潜”。郭惠宇老师用“大国工匠”作比喻:“可能在旁人眼里他们的工作枯燥,但是他们自己感到了乐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有趣地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到有趣?这是我们要去思考、去实践的问题。”郭老师在言谈中体现出对教学乐趣的重视,他希望对语文真正地产生乐趣,并使得中学时期的知识成为人生道路上随时可取用的“葵花宝典”。

  “沉潜”,就是说要扎扎实实,把基本技能与基本功夫当成十八般武艺时常操练。坐住坐稳冷板凳,达到“板凳要坐十年冷”这么一种状态。

  关于大数据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影响,郭惠宇老师谈到,大数据时代使得学生具有非常宽广的知识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直接采用之前的经验来教育,这样就会与时代脱轨。”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郭惠宇老师曾看见班级上的孩子喜欢偷看武侠小说,他并没有生硬地没收,而是和他们一起看,并且不局限于“看”,还给他们开讲座、做课程,分析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写作风格,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也使得学生对语文提高了兴趣。语文不是“死读书”,他谈到:“语文不限定于课本上的知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同步的,无论什么方法,殊途同归,都是在培养语文能力。”

  图为郭惠宇校长写下寄语。通讯员 李铱佳 提供

  郭惠宇老师还曾参与过苏教版教材的编写。采访员询问郭老师这几年语文教学大纲的变化是否对语文教学有所挑战,郭老师的回答十分乐观与豁达:“从孔子教学开始,就有挑战。你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话题,随时都有挑战。”郭校长谈到,这几年的教育改革使得“死记硬背”不管用了,学生需要学会“融会贯通”,才能获取好成绩。未来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人特色,并且给他们生长的空间。“我们离真正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技术层面是浅显的,我们对对人的认知、学习的机遇我们是认识的不清楚的。”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孩子微小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

  图为团队和郭惠宇校长的合影。通讯员 李铱佳 提供

  在采访的最后,郭惠宇校长给安徽师大的学子留下了伴随他一生的一句话:“但管耕耘,莫问收获”。他相信“世界上都是有碰撞才会有意思,戏剧有矛盾冲突才精彩”面对学习的压力,不必过于焦虑,而要调整好自己,迎头赶上。

采访员就“学习经历回顾”“工作经验分享”等两个方面展开采访

采访员就“学习经历回顾”“工作经验分享”等两个方面展开采访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